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以下簡稱有研總院)創建于1952年,是中國有色金屬行業規模大、綜合實力雄厚的研究開發和高新技術產業培育機構,現為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轄的中央企業。作為國家有色金屬行業技術開發基地、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國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新材料檢測評價主中心、國防科技工業創新中心等22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大多數為國家首批或唯一。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有色金屬微電子-光電子材料、有色金屬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稀有-稀土金屬特種功能材料、有色金屬結構材料-復合材料、有色金屬粉體材料、有色-稀有-稀土金屬選礦冶金技術、二次資源回收利用與環保技術、特種制備加工與裝備技術、有色金屬分析檢測評價等。
有研總院自成立以來,成功開發了64種有色金屬分離提取工藝,為中國有色-稀有金屬工業體系的建立奠定了技術基礎。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1100余項,累計授權中國專利和國際專利3000余項,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1000余項,先后為中國的“兩彈一星” “核潛艇” “高新工程” “國產大飛機” “集成電路” “載人航天” “探月計劃” “點火計劃” “新能源汽車” “高速軌道交通”等國家重大工程提供了一大批新材料、新技術,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有研總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和行業發展對創新人才的急迫需求,依托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將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為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培養、輸出了大量工程技術領軍人才,培養了一批以半導體材料專家屠海令院士等為代表的著名科技專家、以比亞迪總裁王傳福等為代表的杰出企業家。畢業后留有研總院工作的研究生大部分成為了科研、生產和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現有骨干及核心科技人員32%為有研總院畢業研究生。
有研總院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生,1981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現有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有研總院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學科專業目錄詳見表1。具有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并與多家企業聯合建立博士后工作站。
自1978年開始招生至今,有研總院共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及博士后1600余名。每年招收全日制研究生近百名,其中博士生30名左右,碩士生70名左右。
表1 有研總院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學科專業目錄
學科門類及代碼
|
一級學科名稱及代碼
|
二級學科名稱及代碼
|
學位級別
|
工學08
|
材料科學與工程0805
|
材料物理與化學080501
|
博士、碩士
|
材料學080502
|
博士、碩士
|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
|
博士、碩士
|
冶金工程0806
|
冶金物理化學080601
|
博士、碩士
|
鋼鐵冶金080602
|
博士、碩士
|
有色金屬冶金080603
|
博士、碩士
|
注重學科基地建設。2021年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一是優化整合組建稀土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高品質有色金屬綠色特種冶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經評估被納入發改委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序列;二是有色金屬材料制備加工國家重點實驗室、智能傳感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方案通過國資委評估,在央企系統位居前列;三是牽頭申報的雁棲湖特種有色金屬材料創新中心獲國防科工局正式批復,成為繼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后的第二個國家級創新中心。四是承擔的國家新材料測試評價主中心建設任務順利完成,通過推薦單位組織的預驗收;五是聯合北京工業大學共同申報“戰略性有色金屬綠色制造技術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并獲批建設;六是有研(廣東)新材料技術研究院正式注冊成立,地方政府第一批資金已到位,為響應黨中央號召、進軍粵港澳大灣區、實現科技創新跨區域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充分發揮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在科技創新、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等方面的作用。
科技成果產出成效顯著。2021年國家和地方政府科研經費收入4.96億元,企業科技服務收入1.02億元,分析檢測收入2.52億元。國家和地方政府在研科技項目296項;制修訂標準81項,其中國際標準7項、國家標準44項;獲授權專利357項,其中國際發明專利29項、國內發明專利206項;發表科技論文246篇,SCI收錄145篇、EI收錄96篇;獲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18項、二等獎12項、三等獎5項;獲中國專利獎銀獎1項,每萬人擁有有效專利授權量位居央企第一位;科技收入和科技獎項數量均創歷史新高。
學科隊伍建設不斷加強。一是精準開展引才引智,圍繞有研廣東院建設,試點采用項目合同制引進2名加拿大兩院院士及其團隊,為“十四五”高水平領軍人才隊伍建設開了新局。二是大力提升青年人才能力素質,舉辦第二期青年科技骨干培訓班,遴選40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采取“集中授課+項目實踐”的方式進行集中訓練。三是推薦優秀人才和團隊參評各類人才計劃和獎項,有色金屬材料制備加工國家重點實驗室榮獲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稱號、1人成功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3人入選國家“萬人計劃”、1人榮獲國防科技工業先進個人稱號、1人榮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5人榮獲中國有色金屬學會杰出工程師獎。
研究生培養體系更加完善。構建高水平的研究生培養體系是學科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課程建設作為學科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依據學位標準及學科需要修訂了培養方案,出臺了《研究生課程教學管理規定》,進一步規范了研究生課程和教學管理。優化管理流程,實現了研究生從入學至畢業的全流程線上管理。
2021年,有研總院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的高度互融互促,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拓寬學術交流渠道,并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有研總院圓滿完成了教育部下達的招生計劃,通過靶向發力開展招生宣傳、科學開展招生選拔、完善吸引優秀生源政策,2021年招收碩士生68名,其中“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生源占比為91%,錄取博士生28名,優秀生源獎學金獲獎人數占比高達26%,生源質量達到近五年最高水平。目前在讀研究生343人,其中博士生172人,碩士生171人,下設10個二級培養單位(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開展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10個二級培養單位如表2所示。
表2 10個二級培養單位(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
代碼
|
二級培養單位名稱
|
201
|
有色金屬材料制備加工國家重點實驗室
|
202
|
智能傳感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
203
|
國家有色金屬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204
|
國家有色金屬新能源材料與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205
|
稀土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206
|
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207
|
高品質有色金屬綠色特種冶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208
|
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
|
209
|
國家有色金屬及電子材料分析測試中心
|
210
|
金屬粉體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
|
2021年授予18名同學博士學位,49名同學碩士學位,作為第一導師單位與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畢業生11名。3名畢業生榮獲“北京市優秀畢業生”稱號。
2021屆研究生總體畢業去向情況如圖1所示,簽約單位性質統計如表3所示,從單位性質上看,畢業研究生升學占比13.4%,到國有企業、高等教育單位、科研設計單位和其他事業單位就業占比53.8%,到三資企業就業占比7.4%,到其他企業占比25.4%。
圖1 2021屆研究生總體畢業去向情況
表3 2021屆研究生簽約單位性質統計
單位性質
|
國有企業
|
其他企業
|
高校/研究所(升學)
|
三資企業
|
高等教育單位
|
科研設計單位
|
其他事業單位
|
人數
|
26
|
17
|
9
|
5
|
4
|
3
|
3
|
比例(%)
|
38.8
|
25.4
|
13.4
|
7.4
|
6.0
|
4.5
|
4.5
|
師資隊伍雄厚,擁有4名中國兩院院士、2名加拿大兩院院士、6名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8名國家特支計劃領軍人才及青年拔尖人才,7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名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115名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高級工程師及以上職稱670余名,其中正高級工程師266名。研發隊伍中博士和碩士占比超75%。現有研究生導師180名,其中博士生導師53名;此外,院外兼職博士生導師16名(分布于全球6個國家)。
通過不斷修訂《研究生指導教師工作條例》,優化導師遴選條件,“十三五”初期和“十四五”初期的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年齡結構分布分別如圖2、圖3所示,目前導師年齡結構較“十三五”初期更趨合理。
圖2 “十三五”和“十四五”初期的博士生導師年齡結構分布
圖3 “十三五”和“十四五”初期的碩士生導師年齡結構分布
強化思政隊伍建設,提升思政工作水平,構建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的有效機制。成立院級領導、院士及首席專家等組成的德育導師團,定期組織思政教育報告。充分發揮黨建、課程思政及導師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10個二級培養單位配備負責研究生日常思想動態及思政教育的兼職德育導師1名(由專職黨委副書記、工作經驗豐富的導師、首席專家等擔任)、兼職朋輩導師(青年輔導員)1名,并明確了德育導師和朋輩導師的職責要求,加強德育導師和朋輩導師的培訓及履職監督指導。充分發揮研究生黨支部、團支部、研究生會及其他研究生組織的力量開展思政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號召:“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總書記要求:“要旗幟鮮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強。”2021年,面對不斷反復的新冠肺炎疫情,9月1日、2日新學期伊始,對近三百名在讀研究生開展了以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主的入院教育。黨委書記、院長趙曉晨寄語全體研究生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努力踐行有研“知崇禮卑、止于至善”的核心價值觀,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和力量!黨委副書記、研究生部主任熊柏青從《有研總院歷史、概況及發展規劃》出發開展院史教育,闡明了有研總院作為中國有色金屬新材料工程技術創新的國家隊,青年一代必須承擔的責任和履行的使命。
統籌利用院內院外資源,針對研究生黨員群體特點,研究生部黨總支緊緊圍繞建設“學習型、服務型黨總支”的目標開展活動,充分發揮研究生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開展“捐出一份愛,溫暖'有思'情”捐書活動,2021年共向貴州省思南縣貧困地區捐書400余冊,連續5年組織主要由研究生黨員和積極分子組成的支教團赴貴州省思南縣開展“春暉人才”扶貧行動,累計選派“春暉人才”67人次(新華社客戶端、思南縣委官方公眾號等渠道報道),2021年派出18人的支教團,深入易地扶貧搬遷社區及貧困村進行支教活動,并首次在支教活動中加入思政課程,引導當地青少年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得到當地干部群眾的廣泛好評。
組織黨史學習教育系列活動,組織“聆聽革命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故事會、“百年征程、黨史豐碑”文藝作品征集、系列微黨課、我和黨旗合張影、專題學習并熱議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主題黨課等64次專題學習(支委會、黨小組會)、4次書記講黨課、5次參觀學習活動、1次院士講座活動、1次觀影學習活動、6項黨史學習教育特色做法。積極協助開展有研志愿者進社區、畢業生求職經驗交流等20項“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聯合北京科技大學部分研究生黨支部開展紅色“1+1”支部共建活動,赴航天二院開展支部聯建共建活動。面向全體研究生開展12期“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專題講座,七一參觀李大釗烈士陵園等主題團日活動,為紀念“一二·九運動”86周年,銘記革命先輩的奮斗歷史,激發研究生的愛國熱情,組織開展 “弘揚一二·九精神,踐行理想信念”主題線上學習活動等。通過加強研究生黨建與思政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思南之行、情深意切》參選第七屆全國大學生百強暑期實踐團隊活動;《研究生支教團赴貴州省思南縣開展支教》參選共青團中央組織的“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2021全國大學生千校千項網絡展示;《有研金色希望,筑夢黔行研究生支教行動》志愿服務項目報國資委,參加2021年度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宣傳推選活動。
舉行2021年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典禮儀式上對北京市優秀畢業生、院長獎學金獲得者及優秀學位論文作者及導師頒發證書,及時表彰優秀,樹立正面典型。積極組織各類學術交流活動,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邀請科睿唯安專家來院開展科研指引講座,組織研究生論文寫作及投稿經驗分享會。組織開展稿件寫作專題培訓,邀請導師及研究生管理人員開展文獻調研與論文撰寫規范專題講座等。為增加研究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培養研究生養成良好的自律習慣,組織開展了“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的“1.01365 =37.8”每日打卡活動。為讓舊衣物發揮其余溫,減少垃圾產生,引導研究生為環保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開展了“衣舊有溫暖,環保致青春”舊衣回收活動。
為營造整潔舒適的居住環境,展現研究生的良好生活習慣與精神風貌,開展了宿舍床位實名化活動,床位姓名簽上標注政治面貌,推動黨員身份亮出來,引導黨員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為營造整潔舒適的居住環境,開展以“讓和諧駐足寢室,讓美麗留在心間”為主題的宿舍衛生評比活動。為響應11月9日全國消防安全日,關注消防安全,排除消防隱患,同時保證研究生掌握突發火災事故的應急處置技能,組織開展了“防患于未‘燃’119消防安全”主題學習活動。另外組織研究生開展春游、廚藝大賽、畢業生籃球賽等活動,豐富研究生課余文化生活,鼓勵研究生全方位發展。
高質量完成研究生學籍等相關信息報送,梳理報送流程,提高報送數據準確率及工作效率。完成29名2021級博士生(含聯合培養博士生9人)、68名碩士生的學籍信息報庫工作以及全體在讀研究生的學年注冊工作。完成2021屆春季及秋季畢業生72人(博士23人、碩士49人)的學歷注冊、學位授予信息年報報送工作,有效保障畢業生的學歷、學位信息在學信網、學位網在線可查。
面向全體在讀研究生開展心理健康測評,預防心理危機事件發生,與國內心理學產品研發的領導品牌瑞格公司合作,2021年6月面向非畢業班在讀研究生235人開展測評,根據測評結果劃分心理健康狀況等級,并有針對性地對重點人群開展了一對一的指導和幫助,邀請北京理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主任開展《維護心理健康 做好壓力應對》。將每個月最后一個周五設立為研究生接待日,暢通研究生利益訴求和表達渠道。關注生活困難和學業完成困難的研究生群體,實施動態幫扶。通過基層調研、談心談話、黨支部“三會一課”等方式,及時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狀況,關心關愛研究生。
為71名新生辦理“一老一小”保險,為190名老生續交保險。收集辦保材料213份,使在讀研究生在院期間看病就醫得到保障,協調西城區醫保中心進行各類信息的登記提交,完善研究生醫療保障體系。
有研總院建立了較為完備的研究生教育規章制度,為規范辦學奠定了基礎,研究生教育現行管理制度列表如附件1所示。
立足研究生能力培養和長遠發展,不斷加強課程建設,2021年實現全部博士生課程、大部分碩士生課程自主開設。加強核心課程的頂層設計,把培養目標和學位要求作為課程體系設計的根本依據。起草《研究生課程教學管理規定》,明確授課教師對研究生課程和教學責任。與北京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院外授課教師簽訂聘用協議20份,審核完善教學大綱30余門次。鼓勵研究生自主管理,選拔助教并簽訂助教協議近20份。加強核心課程的質量評價,將立德樹人精神貫穿于教學全過程,設計并組織研究生完成線上評教792人次,樹牢授課教師的育人意識、紀律意識,推動授課教師對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負責,不斷更新和完善教學內容,提高授課質量。
引導授課教師在提升課程吸引力和提升課程效能上下功夫,深化課程內涵和保證課程的適當挑戰度。推動院內授課教師把高水平的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轉化為教學資源,切實推進研究性學習,促進創新能力培養。專業核心課程多采用大班講授+小班研討的方式,增強師生互動交流,加強研究生的學業志趣和主動創新探索。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對二級培養單位的管理及導師的年度考核,開展導師招生資格年審。根據導師的培養質量、科研項目情況,結合導師考核結果,審核了112名導師(其中博士生導師35名)招生資格,優先保障重點人才、承擔重點項目的導師及優秀學位論文導師,2021年實際招生導師65名(其中博士生導師26名),打破導師終身制。加強導師管理,對論文評閱、選題、中期等過程中發現問題較多的單位和導師及時約談,和單位、導師一起查找并解決問題,確保培養質量。
為進一步落實博士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加強博士生導師崗位管理,對博士生導師基本信息、承擔科研項目情況、指導博士生情況等進行了全面統計。開展了2021年度全國研究生教育評估監測專家庫更新與報送,完善教育部學位中心導師庫信息,使導師能夠參與全國研究生學位論文評閱工作,更好地了解相關院校研究生學位論文工作開展情況。
通過安排研究生參與科研課題研究、規范導師指導過程、舉辦研究生學術論壇及科技講座等途徑對研究生進行學術訓練,提高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論文選題依托國家級科研項目,引導研究生從項目中凝練科學問題、確定論文研究方向、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約70%的研究生直接參與國家級科研項目,論文選題來源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各類攻關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通過參與國家級科研項目,使研究生在制訂研究路線、實驗方案設計、操作技能、試驗分析等方面獲得充分訓練。設置了選題、中期、預審等關鍵節點,要求導師及指導組成員在培養全過程對研究生進行系統指導。通過組會交流制度的實施,搭建學術交流的平臺,增強研究生的學術訓練。
有研總院高度重視研究生參與學術交流,制定了《資助研究生參加學術會議暫行辦法》,設立專項經費支持研究生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鼓勵研究生作口頭報告。支持研究生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和赴境外學習交流,為研究生創造與國內外頂級專家的交流機會,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開展專題講座,開闊研究生學術視野,促進科研水平提升。
除寒暑假外,每月定期組織研究生學術論壇,邀請專家現場點評,2021年全年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共組織8期研究生學術論壇,報告59人次,聽眾663人次,平均滿意度達98.30%。為增進與兄弟院校的學術交流,聯合東北大學開展1期聯合學術活動,報告12人次,聽眾247人次,開創舉辦學術論壇新模式。組織代表隊參加全國冶金院校2021年研究生學術論壇,參會研究生均在相關分論壇做匯報交流,其中碩士生馬俊達同學所作的《覆膜陰極用高致密細晶鋨靶材制備工藝及性能研究》報告獲得優秀報告一等獎。
加強高層次創新性人才的培養,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強化導師立德樹人職責落實,提高研究生完成學業的整體進度,提升研究生學術交流能力及學位論文質量。定期重點督查各二級培養單位組會制度落實情況,督查結果作為各二級培養單位研究生指標配置、導師遴選及考核等的重要依據。
有研總院制定了較為科學、完善的研究生獎助學金政策,形成了涵蓋基本獎學金、助學金、專項獎學金(院長獎學金、希望獎學金、學術論文獎學金、優秀學位論文獎學金、有研未來之星獎學金和科研創新獎學金等)的獎助體系,其中,基本獎學金及助研津貼覆蓋率達到100%。2021年23人獲學術論文獎學金、65人獲希望獎學金、10人獲有研未來之星獎學金、25人獲優秀生源獎學金、7人獲院長獎學金、1人獲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學金、2人獲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獎學金,約百余人獲科研創新獎學金,各類專項獎學金覆蓋了在讀研究生的80%以上。
嚴格執行研究生培養相關制度,通過加強學位論文選題和中期檢查、學位論文學術不端檢測、抽查評閱、規定論文評閱和答辯院外專家比例等措施強化學位論文質量管控,對不宜繼續培養的研究生實施分流淘汰,2021年分流淘汰博士生1人。
基于疫情常態化招生工作現狀,傳統線下招生方式變為通過網絡線上開展,梳理全年的招生工作流程,推動招生管理的標準化、系統化、流程化、規范化。
靶向開展招生宣傳,生源質量大幅提升。在總結2020年招生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提高生源質量,提高招生宣傳精準度,廣泛開展調研,共對144名導師、319名研究生進行調研,調研導師對生源的關注點;共設計23道題,調研在讀生對考研擇校的關注點;共設計17道題,調研結果為開展招生宣傳、吸引優秀生源工作提供可靠依據。
根據調研結果,2021年招生工作中針對性重點開展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線上宣傳精心設計有研調劑指南針等宣傳方案,單篇文章閱讀量高達1.2萬;發動導師、在讀生、高校輔導員直接推薦優質生源達170余名;開展校園招生招聘宣講萬里行,積極參加中南大學等6所院校的招生招聘宣講會,重點走訪重點院校輔導員,并建立合作關系;設計錄取通知書、新生手冊,從入學源頭提高新生滿意度和獲得感。碩士生錄取生源人數前五名院校依次是:中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武漢大學,其中,中南大學高達23名。從結果看,印證了靶向招生宣傳的有效性。
堅持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突出課程實踐性和創新性。利用工程化科研院所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優勢,依托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科研課題,將科研進展及取得的成果進行梳理整合,打造突出各單位優勢特色的專業特色課程,積極推動參與課題研究的研究生導師參與授課,優化學科專業課程結構、實現教學相長,促進科技創新。2021年,開設特色專業課程《稀土冶金與材料》《有色金屬結構材料前沿》《科技英語寫作入門》《傳感器材料與器件》《先進控制凝固與鑄造技術》《氫能與燃料電池關鍵材料與技術》《生物濕法冶金理論與實踐》《電子顯微學在材料科學中的應用》《計算材料科學基礎》共計9門次,參與授課導師近40人次,進一步提升教師課程教學水平和研究生培養質量。
加大培養過程監管力度,提升研究生創新能力,研究生在讀期間科研成果取得新成效。加強學術規范教育,根據選題、中期、論文送審過程中出現的各類論文撰寫規范性問題,進行逐一梳理并加以總結,形成系統的研究生培養環節及論文撰寫規范要求,向全體在讀研究生及各二級培養單位導師、朋輩導師、研究生管理人員發布,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培訓。同時對論文模板進行修訂,博碩士學位論文模板由24個文件精簡至10個,可讀性及可操作性大大增加,避免文件過多導致的矛盾、重復等問題。
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員全程參與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中期、預審、答辯等關鍵環節的考核,就制度執行、導師指導、學術規范、研究生學業進展等進行全面督查,全年組織10家二級培養單位共103名研究生參加中期考核,93名研究生參加選題考核。全年進行論文規范性檢查140余人次,一次通過率首次達到100%,研究生學位論文規范性有顯著提升。2021年,順利通過北京市教委碩士學位論文抽檢。
2021年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119篇,其中國際JCR一區14篇、二區24篇,博士生余天瑋最新科研成果發表在國際能源領域著名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IF=29.368)。1名博士生學位論文榮獲中國電子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名博士生學位論文榮獲中國冶金教育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名碩士生學位論文榮獲中國冶金教育學會優秀碩士學位論文;1名碩士生榮獲全國冶金院校2021年研究生學術論壇優秀報告一等獎。全年送審學位論文188本,論文評閱優良率97.3%;組織線上線下各類答辯18場,答辯優良率100%。
貫徹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深化導師管理機制體制改革。參照導師年度考核結果、承擔科研項目、經費到賬情況等,2021年組織開展了導師招生資格年審,打破導師身份“終身制”,實施導師動態調整制度。
指導10個二級培養單位完成年度立德樹人職責落實考核,從導師的基本素質、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質、育人能力、培養條件、指導精力、導師責任感及培養研究生責任感等六個方面,導師自我評價、研究生評價、二級單位評價、研究生部評價四個維度全面評價在崗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情況。考核導師142人,其中28人評為優秀(按照規定優秀率不超過20%)。
在信息化建設中堅持“統一規劃、階段實施、應用集成、資源共享”的總體原則,明確建設目標,加強組織保障,優化管理流程,從“簡化優化辦事流程”到探索“全自動化線上處理”。一是明確建設目標。充分調研相關高校和院所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設經驗,結合高等教育立德樹人、內涵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明確要構建起體現時代特征、適應教育發展、與培養高素質創新型研究生人才要求相適應的信息化管理及服務體系。二是加強組織保障。信息化建設堅持“一把手工程”,全員發動,全員參與,相互配合,自上而下形成信息化建設的良好氛圍。三是通過信息化建設倒逼管理流程優化,下大力氣界定理清管理職責權限、減少繁雜流程,實現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從從金字塔到扁平化的轉變。
初步搭建研究生管理綜合平臺,并從2021年9月開始啟用,截至目前已完成自招生以來2076名研究生歷史數據的清洗、匹配導入工作,線上完成2021級97名新生的報到、學籍信息錄入工作,線上完成2021-2022學年培養計劃制定、課程安排、課程成績錄入及教學評價工作,線上完成2021年93名研究生選題考核、103名研究生中期考核材料電子歸檔工作,完成導師招生資格年審、導師培訓、學術活動登記線上申請申報模塊設計工作,線上完成2022年春季畢業生的學位論文評審及學位申請工作,實現了培養環節的全流程在線操作,保障了數據的規范性、準確性和安全性。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以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為主線,著力構建創新生態,緊緊圍繞學科方向開展技術攻關和科研立項。一是全力以赴加快核心關鍵技術攻關,18項國資委1025專項任務按目標或節點要求全面完成,高純金屬靶材、新型7000系鋁合金、硼化鋯靶材等成果多次獲國資委通報宣傳;30余項國防科工局工程項目進展順利,28MPa輕質高壓管路連接件、鋁基復合材料鍛件、4英寸低位錯鍺單晶等取得里程碑節點突破。二是多項重大技術取得標志性突破,例如成功拉制出滿足28納米集成電路要求的12英寸半導體硅單晶,成功突破比能量350瓦時/公斤動力鋰電技術,并率先向全行業進行成果發布。三是多名專家參與國家“十四五”科技規劃-年度計劃-項目指南編制工作,成功爭取到一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立項,牽頭獲批多個稀土專項項目,彰顯了有研總院在稀土科技領域的領軍地位;新爭取到一批國家攻關計劃科研項目,經費總額近1億元。四是積極對接并融入地方科技發展戰略,有研廣東院、有研硅、有研資環院等爭取到地方政府科技經費超過2.6億元。積極引導研究生從重大科研項目中凝練基礎科學問題,確定論文研究方向,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鼓勵研究生基于“核心框架”概念系統開展論文研究。
持續加強技術對接和宣傳,克服疫情影響,持續擴大與軍工集團、行業骨干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牽頭組織與中國電科、航天科技、中核工業等龍頭企業和江西、甘肅等地方政府開展技術對接活動20余次。與行業龍頭企業合作攻克了一批重點新材料技術,為多項國家重大工程提供保障。聯合寧德時代、深圳貝特瑞等行業龍頭企業申請獲批國家工信部重大項目。黃小衛院士團隊開發的碳酸氫鎂法綠色冶煉分離及廢水、CO2循環利用等新技術,在北方稀土(甘肅稀土)、中國稀土集團等實現推廣應用,被列入工信部、發改委綠色低碳新技術推廣目錄。圍繞中國黃金、金川、紫金等龍頭企業持續拓展服務領域,簽約甘肅省揭榜掛帥項目、推進行業共性技術應用。
積極承辦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工作年會、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學術年會、中國材料大會2021等行業盛會,有效提升了行業影響力。扎實推進“雙創”工作,推動科技成果應用轉化。征集并發布110余項科技成果,同時通過舉辦“雙創”路演,組織參加蘭洽會、大院大所進江西、央企熠星大賽等活動,加強科技成果推介。依托國家新材料檢測評價主中心,積極開展行業科技服務和對外交流合作,2021年分析檢測方面已服務企業和科研團體數量已近萬家。
主辦期刊有科出版旗下《稀有金屬(英文版)》SCI影響因子超過4.0,《中國稀土學報》、《分析試驗室》被EI收錄,《鏈》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高起點新刊”項目,5本期刊入選“2021全國學會期刊出版能力提升計劃”項目,行業影響力持續提升。
邀請中國機械總院、中國艦船院到訪交流,共同探討當前形勢下轉制科研院所辦學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研究生院籌建方案。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員積極參加2021年全國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討會,作了題為《學位論文質量管理實踐與思考》特邀報告,并受到參會同仁的贊譽。
服務國家總體外交、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與國外多所研究機構建立長期的技術交流渠道,推動產學研合作,促進國際合作成果轉化并取得突出成績,2021年共參與4個國際項目研究。積極組織、參加國際學術網絡研討會。受疫情影響,利用多種線上平臺組織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參加各類國際學術網絡研討會26場,其中包括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英國焊接研究所舉辦的專業技術研討會,涉及金屬加工的數字化轉型、摩爾定律之后、超高速激光材料沉積工藝等領域。
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近年來,稀土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2021年首席專家黃小衛院士等3人,參加ISO/TC 298稀土技術委員會全體會議。黃小衛院士作為顧問主席團CAG成員,為ISO/TC 298稀土國際標準化做出突出貢獻,并獲得2021年度ISO卓越貢獻獎。黃小衛院士主持起草的稀土術語標準《ISO 22444-2-2020--Rare earth. Vocabulary. Metals and their alloys》,成為ISO/TC298首批發布的國際標準之一。
對標《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教育部關于開展2020—2025年學位授權點周期性合格評估工作的通知》(學位〔2020〕26號)、《關于開展2020—2025年學位授權點周期性合格評估工作的通知》(京學位辦〔2021〕2號)要求,結合發展規劃及學位授權點實際,圓滿完成學位授權點周期性合格評估年度工作。3月,確認《參評學位授權點》,編制《2020年研究生教育發展質量報告》。5月,制定《學位授權點自我評估工作方案》。7月,組建學位授權點評估工作小組。10月,起草《“十四五”學科建設方案》,確定各學位授權點的建設目標和自評工作計劃。11月,組織召開學位點自評估工作小組會議,部署自評估相關工作。12月,起草《學位授權點建設年度報告》模板和《自我合格評估指標體系》,并組織開展《2021年研究生教育發展質量報告》《學位授權點建設年度報告》的撰寫,以及《學位授權點基本狀態信息表》的填報。
為優化學科結構,集中優勢做強做優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21年6月,經有研總院第十屆學位評定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決定撤銷了分析化學、礦物加工工程2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下一步擬在教育部公布的評估要素基礎上凝練出具有有研總院辦學特色的《自我合格評估指標體系》,以周期性合格評估為契機,發揮強項,補齊短板,以評促建,不斷提升學科水平。
有研總院逐步強化學位論文質量監控,學位申請階段不斷加大學位論文的抽查評閱力度。2021年對全部博士學位論文進行抽查評閱,抽查評閱結果優良率為89%,對27%的碩士學位論文進行抽查評閱,抽查評閱結果優良率為92%。加大對研究生選題、中期、預審、學術不端檢測等階段表現欠佳以及擔任行政職務的導師所帶的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查評閱力度。
連續9年通過教育部博士學位論文抽檢,連續7年通過北京市教委碩士學位論文抽檢。從學位論文抽查結果中專家評議意見可以看出,被抽檢的4本論文(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分析化學各1本),每本論文的評議專家有3人,全部專家的評議結果優良率為92%。總結歸納專家評議意見,認為有研總院學位論文選題密切聯系實際,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個別學位論文存在以下幾方面的不足:1.論文偏重于實際應用,理論分析有所欠缺;2.論文學術規范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貫徹落實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以及全國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推動信息化建設,切實加強導師隊伍建設,提升導師履職能力。以學科建設為引領,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平臺建設為契機,凝心聚力,積極培育學科特色,推動學科建設內涵式發展,全面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
研究構建一套對研究生知識、能力、情感、素養、胸懷、視野等全方面的綜合評價體系,發揮研究生教育在支撐創新發展、服務國家戰略和行業需求等方面的特色優勢作用,形成研究生自學、二級培養單位和導師負責、研究生部管理多方合力,提高研究生綜合素質。研究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構建設想主要有五個方面的考慮:一是涵蓋知識、能力、素質的綜合考評;二是引導研究生關心國家大事,遵紀守法,注重團隊合作;三是衡量研究生是否文德并重、知識扎實與通識多能;四是鍛煉研究生具備較強的心理承受力和自我控制力;五是重視評價主體與被評價主體(研究生)之間的對話。完善對研究生成長給予正向引導激勵的體制機制,作為有研總院改進育人工作和研究生自我發展的重要手段,引導研究生堅持優良學風、形成批評思維、勇于挑戰創新。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持續深化“三全育人”工作機制,五育并舉引導研究生全面發展。
在教育部公布的評估要素基礎上凝練出具有有研總院辦學特色的《自我合格評估指標體系》,以周期性合格評估為契機,遵循需求導向和內涵發展要求,完善學科建設成效評價機制。發揮強項,補齊短板,以評促建,推動學科內涵式發展。
開展各學位授權點2020-2021年基本狀態信息的采集,在采集的基礎上全面摸查、統計學位授權點的數據資料,對照建設目標和指標體系,并對標學位授權審核基本條件,結合建設情況,形成較完整的自我評估材料。
貫徹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深化導師管理機制體制改革,加強導師的遴選及培訓。堅持將師德師風作為導師遴選的第一標準,將政治把關和師德師風考評貫穿在導師遴選全過程。
通過組織各類培訓,增強導師崗位職責意識,提升導師指導能力。結合《研究生導師行為準則》,持續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做好師德失范問題警示教育,強化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第一責任人的要求。根據當前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有針對性對導師開展研究生心理問題識別與應對專題培訓。邀請科研團隊代表分享如何在培養研究生科研素養的同時促進科研項目的完成實戰案例。
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優化重組,深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構建,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前沿創新領域方向的布局。開展以科技需求為牽引的招生指標配置,促進部分專業領域實現“有超有強”。研究生招生中注重選拔品德優良、有創新潛質、主動學習的優秀生源,加強研究生對學科學術志趣的引導,注重落實因材施教。以國家重大需求和重大戰略為導向,以解決本領域重大科研問題為牽引,以攻克“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為目標開展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根據研究生特點進行培養方案的個性化定制和學術研究的個性化指導,充分發揮科研平臺、科研活動的人才培養功能,探索創新人才培養的新范式,著力培養具有健全人格、創新思維和全球視野的高層次人才。
積極向教育部、國資委等上級主管部門申請工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資質,爭取擴大招生規模,充分發揮有研總院“以平臺為依托、以項目為載體”的研究生培養特色和優勢。
完善研究生院機構設置,做好政治輔導員的高標準選配和培養,強化朋輩導師的履職監督,不斷加強專兼結合的輔導員隊伍體系建設。以主題教育和實踐活動為抓手,打造浸潤式思政教育,引導研究生積極參與生態文明、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發展戰略,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區域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創新研究生思政政治工作載體,豐富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與內容。堅持守正創新,充分發揮文化育人作用,強化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加強道德法治宣傳教育,積極弘揚科學家精神。把握重要歷史契機,2022年圍繞黨的二十大召開和有研總院建院70周年開展相關活動,深化師生愛國主義教育和愛黨愛院教育,積極凝聚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有研文化更好地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發揮實踐養成、環境涵育、制度保障的作用。
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不斷完善研究生質量評價體系,繼續加大論文的抽檢力度,對不適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及早分流。加強學術規范與學術道德教育,杜絕學術不端現象。進一步拓展和鞏固與重點高校和骨干企業的戰略合作,加大高質量創新成果的轉化,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加強高價值專利培育,組織開展專利導航分析,引導專利的前瞻性布局,促進專利轉化運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規范知識產權管理,提升師生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與能力。
完善研究生綜合管理平臺,實現研究生招生、學籍注冊、排課、選課、專業實踐、選題中期考核、學位申請審核、就業管理等環節的全流程在線操作,實現信息共享和數據流轉,保障數據的規范性和準確性,建立信息分析和預警機制,以及畢業生就業與職業發展質量跟蹤調研。以“流程優化”為支點,推動核心業務系統建設;從細節出發,以需求為引領,全方位提升師生用戶體驗;真正實現從“管理”向“服務”的轉變,刻畫研究生教育管理服務的“速度”和“溫度”。
附件1
研究生教育現行管理制度列表
序號
|
名稱
|
文號
|
1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研究生、博士后學術道德規范管理辦法
|
院第七屆學位評定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
2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研究生撰寫學位論文的規定
|
院第七屆學位評定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
3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研究生中期考核辦法
|
院第七屆學位評定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修訂
|
4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研究生課程學習的規定
|
院第七屆學位評定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
5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研究生管理規定
|
有研研發〔2008〕45號
|
6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研究生違紀處分條例
|
有研研發〔2008〕46號
|
7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兼職博士生指導教師聘任管理辦法
|
有研研發〔2008〕50號
|
8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中外聯合培養研究生的管理辦法
|
有研研發〔2008〕51號
|
9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重點學科建設管理暫行辦法
|
有研研發〔2008〕78號
|
10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資助研究生參加學術會議暫行辦法
|
有研研發〔2010〕10號
|
11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北京市優秀畢業生評選細則
|
有研研發〔2012〕28號
|
12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研究生申請學位發表論文的暫行規定
|
有研研發〔2013〕57號
|
13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博士學位論文評閱細則
|
有研研發〔2013〕58號
|
14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碩士學位論文評閱細則
|
有研研發〔2013〕58號
|
15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博士學位申請辦法
|
有研研發〔2013〕59號
|
16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碩士學位申請辦法
|
有研研發〔2013〕59號
|
17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學位授予工作條例
|
有研研發〔2013〕62號
|
18
|
XX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標準
|
有研研發〔2016〕11號
|
19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管理辦法
|
有研人發〔2017〕7號
|
20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關于研究生課程學習的規定
|
有研人發〔2017〕8號
|
21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研究生指導教師工作條例
|
有研人發〔2018〕117號
|
22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研究生獎助學金管理辦法
|
有研人發〔2018〕118號
|
23
|
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究生所涉費用列支管理辦法
|
有研人發〔2018〕120號
|
24
|
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博士后管理工作規定
|
有研人發〔2018〕161號
|
25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考核辦法
|
有研研發〔2019〕37號
|
26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自命題工作管理辦法
|
有研研發〔2019〕118號
|
27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研究生招生指標配置辦法
|
有研研發〔2019〕123號
|
28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研究生專項獎學金管理辦法
|
有研研發〔2020〕55號
|
29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研究生碩博連讀實施辦法
|
有研研發〔2020〕58號
|
30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研究生學位論文學術不端檢測管理辦法
|
有研研發〔2020〕60號
|
31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研究生申請學位有關科研成果要求的規定
|
有研研發〔2020〕63號
|
32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評選和獎勵辦法
|
有研研發〔2020〕62號
|
33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研究生宿舍管理規定
|
有研研發〔2020〕92號
|
34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研究生課程教學管理規定
|
有研研發〔2021〕69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