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凌晨,在闖過月面著陸、自動采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后,歷經重重考驗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返回地面,這標志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有研集團有研工研院異質連接材料與技術研究所作為探月工程參研參試單位,為探月工程的圓滿成功提供了關鍵配套材料保障,先后向嫦娥三號、四號、五號提供了關鍵材料和技術,研發的關鍵部件成功應用于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解決了熱控技術難題。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
嫦娥三號、四號、五號月球探測器在著陸月面之后,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需要抵御巨大的溫差。探月工程首席工程師歐陽自遠曾表示:“月球上的一天相當于地球上一個月,夜晚溫度最低時達到零下180多攝氏度,白天溫度大都在100攝氏度以上。這對電子元器件是一個巨大考驗。”
嫦娥三號、四號、五號月球探測器作為在探月工程中在月面工作的大國重器,其中許多關鍵部件需要由不同的材料連接。在異質材料的連接部位,材料需要在一系列復雜苛刻的環境下服役。選好異質連接所用材料,研發出異質材料連接工藝,需要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關。有研集團有研工研院異質連接材料與技術研究所就是在攻克這些技術難關中,將“有研密碼”嵌入了大國重器。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在嫦娥三號項目攻關中,異質材料連接項目組首次面臨月球表面“劇烈變化的熱環境”及“月夜無法提供電源供給”的技術難題,但是國內現有材料不能滿足要求,需自主研制。他們經過數月“白加黑”、“五加二”的緊張工作,最終突破了該材料研制技術瓶頸,提出并確立了新的技術路線,使熱耦合界面的熱阻減少80%以上,解決了嫦娥三號系列熱控技術難題,并按節點保質、保量及時交付產品,為嫦娥三號任務的成功實施作出了應有貢獻。他們也因此獲得了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相比于嫦娥三號,嫦娥四號面臨著夜間環境更冷的長時低溫挑戰。為應對這一挑戰,急需一種輕質、耐壓、耐振、耐腐蝕、有高傳熱能力,能適應大溫差交變的材料。國內仍無此類材料,急需自主研制。在時間緊、難度大、任務重的情況下,他們狠抓進度和質量,攻堅克難、頑強拼搏,自主研發了適用于月背環境的關鍵材料,突破了六項技術難點,確保嫦娥四號任務的勝利完成!其中,兩項熱控技術為國際首創,項目組申請并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4項,并獲得2019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
此外,他們還榮獲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信部、國資委等6部委聯合頒發的“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突出貢獻單位”,團隊負責人也獲得了“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突出貢獻者”榮譽稱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也為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現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發來了感謝信!
嫦娥五號的成功發射,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在嫦娥五號的關鍵部件研制中,他們解決了鋁合金/不銹鋼管路高強、耐壓、氣密焊接技術難題,為嫦娥五號任務程圓滿完成做出了突出貢獻!
“知崇禮卑、止于至善”
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有研集團有研工研院異質連接材料與技術研究所一直開展陶瓷-金屬、金屬-金屬異質連接材料和連接技術的研發和生產工作,在Al2O3、AlN、Si3N4、SiC、TiN、PSZ、C/C、C/SiC及金剛石、藍寶石、石墨等材料與金屬的焊接技術、相關焊接材料方面進行深入系統研究,形成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開發出系列貴金屬釬料、活性釬料與高溫焊料,和多種可實現陶瓷-金屬及金屬-金屬間的可靠連接焊接技術。
1994年,他們在國內率先研發出銀-銅-鈦活性釬焊料,榮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年,他們研制的“資源衛星CCD相機用導熱索”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
歷史上,異質連接材料與技術研究所先后承擔“863”、“973”等國家縱向科研項目40余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7項,為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資源與高分系列衛星等國家重點工程提供了多種關鍵配套材料與部件,滿足了國家重大需求。
半個世紀以來,異質連接材料與技術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者們,踐行著有研人“知崇禮卑、止于至善”的核心價值觀,將“目標遠大、腳踏實地,誠實守信、追求卓越”的“有研密碼”嵌入了大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