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這段話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心中有一股暖流默默涌動。作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一名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應該去更廣闊的天地施展抱負,我深受鼓舞,決定去大灣區逐夢。于是我背上行囊,滿懷憧憬,跨越一千三百多公里,終于踏上了大灣區的土地。在這里,有研(廣東)新材料技術研究院向我敞開了懷抱,飽含熱情和希冀,這里濃厚的學術氛圍和強勁的科研實力,讓我無比驚嘆。有研廣東院如同一個包容的大家庭,歡迎天南地北、異國他鄉的有志青年加入。
由中國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科技廳、佛山市人民政府、禪城區人民政府“四方共建”的有研廣東院,定位于“前沿創新領域布局,科技成果孵化轉化”,是集團“十四五”規劃發展的重要布局,是集團“謀新篇、開新局”的重大戰略舉措,是集團“擁抱大灣區、共繪新圖景”的重要探索。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有研廣東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中央有關部署,聚焦“四個面向”,圍繞“四個一批”發展目標,力爭盡早形成一批世界級原創科技成果,支撐一批地方戰略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培養一批高素質科技創新人才,孵化一批前沿型“專精特新”企業。中國有研將有研廣東院這顆“種子”在大灣區種下,其旺盛的生命力定能在這片沃土生根發芽,在“四方共建”的支持下定將成長為一顆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
在有研廣東院,有一批勇擔當、敢作為的青年黨員。2022年4月,在有研廣東院黨組織的號召下,為保證科研基地落地快、建設快、投產快,黨員們沖鋒在前,組建“基地建設青年突擊隊”和“設備保障青年突擊隊”,力爭提前完成建設任務。
嶺南的盛夏天氣炎熱、蚊蟲橫飛,有研人拿著建設圖紙和設備清單在現場奔忙,汗水如瀑直下打濕了衣襟,裸露的皮膚布滿蚊蟲叮咬的痕跡,為了有研廣東院的建設,他們一刻也不停歇。極端天氣帶來的各種生理不適,他們沒有抱怨,咬牙堅持。疫情反復帶來種種不利影響,他們頂著壓力,努力克服。最終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的建設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寄語廣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有研青年勇當先鋒、勇挑重擔,在需要時沖得出來、頂得上去,主動擔苦、擔難、擔重、擔險,忘我工作、無私奉獻,不計個人得失,舍小家顧大家,展現了有研青年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
在有研廣東院,還有一批富有科學家精神的有研人。習近平總書記談到科學家精神,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弘揚“兩彈一星”精神,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中國有研固態研發中心“三劍客”——梁劍文、肖必威、趙昌泰,三位青年科學家在2022年不遠萬里,歷經幾番波折,重新踏上故土,加入中國有研,帶領團隊攻堅“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燃料電池關鍵部件研究室的王榮躍,不僅是一位科研成果豐碩的青年科學家,更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和豐厚報酬,帶著赤誠愛國心回到祖國,加入中國有研,助力國內燃料電池關鍵材料的發展……還有許許多多的有研人秉承老一輩科學家的愛國情懷,來到大灣區,來到佛山,來到有研。群英薈萃勢必將點燃大灣區前沿科研領域快速發展的火焰,助推地區科技創新邁上新的臺階。
有研廣東院高度重視科研項目投入和高端人才引進及培養,圍繞新能源材料、先進電子材料、結構功能一體化材料等領域確立固態電池、燃料電池、氫能材料與技術、新技術拓展、有色金屬新材料、動力電池檢測等六大研發方向,建成辦公、研發基地約兩萬平方米,引進一大批國內外高端人才,提供就業崗位160余個,為地方人才引進、科技創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有研”力量。
奮楫揚帆正當時,砥礪前行譜新篇。七十年來,中國有研始終在黨的領導下砥礪前行,大力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的精神,為推動我國有色金屬事業的發展鞠躬盡瘁。七十年的風雨歷程讓每位有研人感受到歷史的使命感。“知崇禮卑、止于至善”鐫刻在每位有研人心中,不斷激勵有研人在傳承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創新,在創新中求融合,不斷奮進。讓我們不畏一切艱難險阻,在劈波斬浪中開拓前進,在攻堅克難中創造業績,用青春和汗水創造出屬于新時代新階段有研人的驕傲和輝煌!